解决大城市住房的问题 通过供给侧发力

2021/3/13 13:31:25
719

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,关于2021年八项重点工作任务中的第七项就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的突出问题,引起各方面强烈关注与讨论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对于住房问题进行了阐述与部署,这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与把握大城市住房问题的层次性与针对性。


大城市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重中之重,首要目标应聚焦于保障好住房需求。国家关于城市的划分是五类七档,城区人口超过100万就是大城市、特大城市、超大城市。

近年来,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规模扩大,各类大城市尤其是特大、超大城市吸纳更多的外来人口,这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,也是发挥中心城市作用,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需要。但由此产生的尖锐问题就是大城市住房问题,反映在各个方面,如住房供应数量规模、房价、出租管理乱象等等。


住房的突出问题反映在新市民、青年人的住房困难。这是大城市住房问题针对性最集中的体现,具有多方面意义。新市民的主体是农业转移市民化的人口;青年人的主体是大学生等,这两个群体当然也有很大的重合。


根据政府工作报告,过去5年,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如期实现。这些落户人口,相当一部分的住房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。未来5年,城镇化率将要提高到65%,这意味着还将有五六千万各类常住人口要进城落户,新的住房问题将随之产生。


去年,我们与有关部门做了一个问卷调查,结合问卷并进行估算得知,30%的农民工在大城市住在企业职工宿舍,50%的以租房为主,买房的不到10%,还有其他一些住公租房等。因买不起房子、租不到房子而缺乏归属感的进城人口,难以真正市民化,他们每年都要往返城乡,难以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本积累并扩大在城市消费。



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通过增加土地供应、安排专项资金、集中建设等办法,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,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,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等等,都是从供给侧角度“出手”提出的有针对性的举措。

近段时间以来,有关部门探索集中发布出让公告、集中组织出让的“集中供地”办法,倒逼地方政府编制供地计划,更好满足住房需求。又如多地加强对存量土地处置工作,增加房屋的市场供应量,这对稳房价、满足住房需求也起到较好作用。


满足居住需求为大城市一城一策、一城多策提供了重要依据。其房地产政策的核心是满足居民住房需求,包括住宅用地的供应会向新城倾斜,采取更为宽松的人才落户和购房资格认定等等。从长远来看,房地产企业以合作方式,围绕大城市的城市更新、社区营运管理等开展业务,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。


编辑者:canfcw.com

更多资讯请访问桐庐房产网www.canfcw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