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川
翙翙其羽凤凰高岗
翙翙其羽,凤凰在高岗。位于龙门山脉的余脉虎镇山、香泉山西南,翙岗自古就是一处“风水宝地”,早在三国两晋时期,这里就建有村落。相传,三国吴大帝孙权之祖在翙岗区域选择茔地时,放弃有“万代诸侯”风水的华林寺,追逐有“一朝天子”风水的天子岗。后果然出了“天子”孙权,却从此中断孙家再出诸侯。孙家后人非常后悔,遂称此地为悔岗。
元末明初(约1342~1345年间),著名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刘基(字伯温)曾寻主设馆于此,看中的也是这里凤翥龙蟠的天子气象,认为此地形如一只待飞的凤凰,还因为“翙”为形容凤凰翅膀煽动的声音,便改地名“悔岗”为“翙岗”。
翙岗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老街,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围绕这条老街展开。
2014年,凤川街道启动翙岗古街保护开发计划,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,以“先保护再开发”的原则,对破损的老街古建筑进行了抢救性和恢复原貌性修复,拆除了老街口风貌不协调的破败房屋1000余平方米,建造了老街口牌楼,修缮老建筑,整理收集明清时期和民国古文物五十余件,挖掘翙岗古村落历史文化,打造独具特色的“古风翙岗”。老街得以保存,为古村落旅游奠定了基础。
初夏的午后,走进翙岗村,古村特有的味道在空气中酝酿发酵,像一本老书,像一坛老酒,醇厚香浓,仿佛走入了另一个空间。深吸一口古村的空气,循着刘伯温笔下的《虎镇山记》,迫不及待一探这里的宁静与神秘。
步入翙岗老街,一块古色古香的牌楼映入眼帘,“凤翙高岗”四字,正是刘伯温留下的墨宝。
行走其间,80幢古建筑参差错落,院落相连。这些建筑大多于清朝乾嘉道光年间所建,白墙黑瓦、典雅有致,就像江南水墨画中常见的景致一般,让人感受到温婉与质朴。
“引水入村,掘澳于街,清流穿村走巷”,是翙岗老街的魅力所在。走在老街上,随处可见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水澳,相传这条水渠是当年刘伯温在翙岗时指导人们修建的。水渠进水口在大源溪,开凿两条地下暗渠,一条将水引入村内,供人们取水、洗涤之用;另一条引到村外的谷井,用于灌溉农田。水澳至今仍在使用,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“坎儿井”。
水澳沿线、老街之侧,每隔数十米便开有一方数平方米的明池,称“澳口”。纵观600多米的老街,25个澳口星罗棋布。澳口近水处铺以石板,清冽的水渠无声无息地流淌着,见证着翙岗村百年来的风风雨雨,成为翙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
不论何时,澳口都能见到村民,他们或三三两两聚在同一个澳口上洗衣聊天,或单独蹲于澳口旁洗洗涮涮,远远望去就是一副最寻常不过的江南画卷。村民们动情地表示:“城里的水用不惯,水澳里的水只要出了家门就有,水质好又方便。”
澳口随处可见,泉水明净见底。“夏天时,把西瓜浸泡在水澳里,过一两个小时捞出来切开,冰凉爽口。”从小生活在翙岗的村民吴定锦回忆起年幼的时光记忆犹新:“那个时候,我们小孩子都在老街的小巷里跑来跑去、你追我赶,街上的馒头店常常冒着香喷喷的热气,而打铁铺总是传来‘哐哐哐’的打铁声,四溅的火花总是能吸引孩子们驻足。”
每年农历十月十一是翙岗时节,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,共话丰年,此时的老街人声鼎沸、热闹非凡。小吃遍地,非遗技艺一一亮相,让人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更大饱口福。
神仙鸡、糊麦馃、冻米糖、酒酿馒头、麻糍、冷淘、豆腐炒米茶……美味的小吃数不尽,每一款都在不断刺激着味蕾;布鞋制作、剪纸、弹棉花、打铁、竹编、蓑衣凉帽编织……这些手工制作技艺至今传承有序。
古建筑是翙岗老街的灵魂所在——
成为“老李说理”等党建工作展陈室的嘉庆堂,成为传播村规民约、家风家训、历史名人、抗战事迹等的大本营;
廉政剪纸馆将“廉政之风”吹进千家万户,让廉洁的种子“薪火相传”;
本土“书画家”施悦儿回乡创办的施悦儿篆刻馆落户东边厅,为曲径深幽的老街巷增添了屡屡墨香,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到此寻找创作灵感;
三间两弄,马头墙,典型三合式清式民居的存厚堂;
横梁、牛腿、窗格及石基等构件上雕刻有两百余个“寿”字的经畲堂;
将尊敬、礼貌对待他人的家风家训融合在名称中的敬吉堂、怡顺堂……
徜徉在翙岗老街的石道上,每一处澳口都流淌着生机,每一个屋檐下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,静静凝注了时光,默默诉说着历史,而翙岗老街也因为这些文化基因变得更鲜活而富有生机,浓厚的底蕴中吐露着真切的乡愁。
编辑者:canfcw.com
更多资讯请访问桐庐房产网www.canfcw.com